聊以秋鳴慰我心
入秋后,原本纏黏膩歪的“濕熱蒸籠”似乎被掀了蓋子、滅了火種,干爽的流風重又掌權,乍涼還暖的空氣中浮動著濃烈的桂花香味。飯后,我穿行于道邊楓林,沿河岸青石小徑步行,坡地旁的荒草叢里斷斷續(xù)續(xù)地傳來幾聲秋蟲鳴叫,深一聲,淺一聲,戛然而止后又意味深長地猛來上一陣兒,清冽婉轉。大自然從來不缺乏音樂家,盛夏的蟬鳴才消逝不久,蠢蠢欲動的秋蟲便已耐不住寂寞,撥動心弦對生命開始新的謳歌。
趁秋游正爽,周末我拎起一個特制的網兜獨個兒去田郊河畔尋尋覓覓,盛極轉衰的一叢叢野草底下可是大有文章。尋蟲需辨草,秋蟲喜幽僻隱秘處,葉色由墨綠轉向暗黃的尺余高鋪地雜草下多半無果,而霸占溝渠“半壁江山”的葎草群,看似綠意蓬勃、萬般柔情,實則刺網層生、暗藏歹心,更是受不得秋蟲待見。一旦找準目標,不消半日,網兜便豐富起來,蟈蟈、蛐蛐、油葫蘆在里面?zhèn)個折騰的正歡,再拾上兩把晚生的野菜,就可以收工嘍!
回到家中,搬出閑置已久的大花盆,用清水洗涮干凈,趁濕鋪上細沙,再取晶瑩剔透的雨花石數(shù)枚置于盆中。接下來,我小心翼翼地把這些剛“請”來的貴客一股腦兒全部“搬”入新家,不分個頭,無論種類。然而,“客人”們卻歸心似箭,絲毫不為新居所動,幾將跳出盆去,這時早已裁剪好的窗紗布便派上了用場,“一罩天下定”。蹦跳一番后,或許是察覺到了我的挽留待客之意甚切,“客人”們慢慢安分下來,“客隨主便”地熟悉起了“沙為地、網作天”的新環(huán)境。
為了迎接秋蟲,我按照網上的喂養(yǎng)說明提前準備好了煮熟的綠豆和胡蘿卜,然而這些東西好像并不太合它們的胃口。試了幾次,我發(fā)現(xiàn)秋蟲的嚼食不甚講究,郊外的鮮嫩野菜很愛,家里擇菜剩下的零碎菜葉也頗為美味。喂食時,我喜歡將菜葉用小木棍挑起插到花盆頂端的紗布上,一來能保持盆底清潔,二則有助于秋蟲運動,且啄食之間頗有幾分意趣。
茶余飯后,取雜史筆記一部,偏于陽臺一隅,默誦之時有聲聲秋鳴入耳,宛如秋風拂面,愜凈逸朗,別具一番況味。對冬天格外鐘情的美國詩人羅伯特勃萊,曾寫下“貧窮而聽風聲”的詩句,這會兒我倒是挺想補上一句:“慰心當聞秋鳴”。
(劉學正)
|